腐殖酸廢水預處理技術
標簽:腐殖酸廢水處理
今天漓源環保給大家介紹一下腐殖酸廢水處理的預處理技術,今在檢測某腐殖酸廢水的實驗當中,原腐殖酸廢水水樣渾濁,呈暗棕色,氣味較弱,pH為3,顯酸性。將水樣放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其所呈現出來的物理現象為:上清液呈暗棕色,下層沉淀的黑色腐殖質約占總體積的百分之七十。因腐殖酸廢水濃度較高,所以,在實驗之前,應進行原水沉淀,待上清液和沉淀物分離后取上清液進行原水檢測與混凝。若單純原水進行絮凝反應難于處理,需要考慮調節稀釋的倍數,適當地延長混凝的反應時間。在此需要應用到的檢測方法及檢測設備分別有:《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》( HJ/T 399-2007)、《水質 pH值的測定 玻璃電極法GB/6920-1986》、紫外可見智能型多參數水質測定儀(LH-3BA) 智能多參數消解儀、pH計、電導率儀。
在進行混凝實驗當中,考慮做一組對照實驗,一個是先加氫氧化鈣,再加聚合氯化鋁 (簡稱 PAC) 和聚丙烯酰胺(簡稱PAM)混凝后檢測COD。另一個是只加氫氧化鈣后過濾檢測COD。觀察兩者混凝后的COD去除效率差異。
做先加氫氧化鈣,再加聚合氯化鋁 (簡稱 PAC) 和聚丙烯酰胺(簡稱PAM)混凝后檢測COD的實驗時,需要取100ml水樣于100ml燒杯中, 加入14ml氫氧化鈣,快速攪拌,此時Ph為13。能明顯觀察到大量的小礬花生成,礬花分布密集。加入6ml 10%PAC,快速攪拌,能明顯觀察到有更多的小礬花生成,礬花分布密集。加入1ml 0.05%PAM,緩慢攪拌,小礬花變成大礬花,礬花沉淀速度較快。靜置30分鐘后,絮狀物下沉,下沉后污泥量約有百分之七十,上清液清澈透明,取上清液進行COD、電導率測定。
做只加氫氧化鈣后過濾檢測COD實驗,步驟同上,只是加完氫氧化鈣之后,只需靜置30分鐘后,觀察其絮狀物狀態與下沉后污泥含量占比。取上清液進行COD、電導率測定。
分別取上述上清液進行COD測定,結果顯示,加了PAC和PAM藥劑的去除COD的效果比只加了氫氧化鈣的要好。兩者的Ph從強酸性轉變成了堿性,電導率都有所降低。
以上為漓源環保給大家介紹的腐殖酸廢水處理的預處理實驗過程,更多的污水處理知識請咨詢漓源環保。
漓源環保工程師聯系電話:辛工:13580340580 張工:13600466042